1月11日上午,我校2013年科研工作总结大会在本部敬贤堂召开。校领导王卓君、朱秀林、路建美、田晓明、高祖林、熊思东、蒋星红,校长助理浦文倜、王家宏,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出席会议,各学院(部)、科研机构、职能部门负责人,全体博士生导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熊思东主持。
田晓明首先作苏州大学2013年度人文社科科研总结汇报。他分析了目前学校文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简要说明了面对困境学校文科管理主要从管理理念、实现路径和基本方法上所做的有效尝试和实践,并总结了2013年度人文社科研究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过去的一年,我校文科科研项目发展呈现数量继续稳定增长、高水平成果质量逐步提升、科学研究领域不断突破的态势。文科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各类项目24项(其中重大、重点2项),省部级项目63项,市厅级项目104项,科研经费保持增长趋势,新增5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凝炼特色、锻造品牌,以东吴智库、东吴学者、东吴大讲堂、东吴论坛、东吴文库为抓手,努力构建“东吴学派”,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个人和成果:母小勇教授首次以苏州大学为署名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金太军教授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罗时进教授的明清钓鱼岛诗歌研究受到外交部高度关注、汤哲声教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田晓明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够继续完善管理理念、锻造学术品牌,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他还对人文社会科学2013年度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和杰出个人进行了表彰。

路建美作苏州大学2013年度科技产业工作总结汇报。她总结了2013年度科技产业工作取得的五大突破:我校牵头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进入首批国家“2011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突破300项大关,达3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各级各类科技奖108项;SCI论文发表1632篇,三大检索论文2217篇;专利申请突破1000项,达1027项。她指出,2013年度我校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及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她对2013年度科技产业工作先进单位和杰出个人进行了表彰。路建美分析了科技产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部署了2014年度的重点工作:聚集一个目标、形成六个重点、构建一个模式、注重两个效益。她强调,2014年我校将围绕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加强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的设计与策划、加强各类高水平人才及团队的建设、加强科技平台的构建、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管理与服务、加强协同创新,构建“机制—项目—团队—平台—成果—效益”的良性发展模式,注重与国内一流大学横向比较科技竞争能力显著提高的效益,注重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的效益。
熊思东宣读了2013年度科研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名单。王卓君和朱秀林分别为科技产业工作和人文社科研究工作的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东吴商学院王则斌教授、文学院王钟陵教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马余强教授、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陈国强教授作为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先后发言。
朱秀林作总结讲话。他对过去一年全校教职员工在科研工作上做出的贡献和努力表示诚挚的感谢,对获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他以部分学院和个人为例,重点就科研工作应该如何突破和创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全校教师和管理者找准定位、严格要求、团结一致、注重创新、加倍努力,争取新一年的科研工作再创辉煌,助推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院
科学技术与产业部
